3月11~13日,2025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在上海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由集团公司化工事业部组织、化工销售公司牵头,上海石化、仪征化纤、齐鲁石化、安庆石化共同参展,集中展示了涤纶、腈纶、特种纤维三大类产品,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石化合成纤维新产品市场推广渠道。在本次展会上,中国石化多款高端产品集中亮相,受到广泛关注。本版专题展示这些高端产品,敬请关注。
“这种彩色腈纶,真的不是漂染的?太神奇了!”3月11日,在2025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上,参观者围着腈纶围巾轻轻抚摸,当了解到原液着色工艺时,其中一位参观者不由发出惊叹。“这是真的,因为受欢迎,目前我们市场年投放量近5000吨。”来自上海石化的工作人员介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石化腈纶产品占据国内半壁江山。本世纪初,国家对化纤产业和下游纺织业的环保要求慢慢的升高。“向绿色环保产品要效益”,意识超前的上海石化腈纶部领导班子作出决定。
2005年,腈纶部成立攻关团队,在南装置开展技术攻关。南装置于1976年建成,采用的是“腈纶一步法”工艺。彼时,外面正流行“腈纶二步法”。“我们这套几乎被淘汰的旧装置能成为新产品的摇篮吗?”装置员工没有一个人心里不嘀咕。
“菲贝丝”品牌原液着色腈纶以绿色为基,重塑了纤维从原料端到消费端的价值创造,上海石化协同色浆厂家不断开发新色系品种,目前已形成 46 个色系,满足了下游客户个性化需求
但是,“腈纶一步法”工艺独特,其产品蓬松且有弹性。“这个特点,赋予原液很强的着色力。”曾参与联合攻关、现任碳纤维事业部副总经理张超峰说,正是看中这一显著特色,腈纶部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在生产技术、色浆和原液配比工艺等方面下功夫。历时3年,颜料色浆在丙烯腈原液中着色成功。
2008年,色彩艳丽的原液着色腈纶新品量产问世,其抗水洗色牢度、日晒色牢度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江苏一家下游客户在使用该产品后感慨:“传统的腈纶染色,每吨成品会产生约80吨废水,加上染色工序中蒸汽、染料、水电等消耗,成本巨大。如今的新品,不仅绿色环保,而且节能创效,政府十分支持。”
以“菲贝丝”品牌命名的原液着色腈纶2015年入选“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15/2016”代表产品;2018年,获得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创新设计大奖“优秀创新设计产品奖”。随着品牌的建立,腈纶部加强与天南海北用户的沟通,通过建立各种渠道,让用户懂产品性能,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2021年,南装置经过升级改造转型碳纤维原丝生产,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原液着色腈纶产品面临停产。“好不容易创出来的品牌不能丢”!腈纶部研发人员对采用“腈纶二步法”的金阳装置A、B两条生产线进行了工艺改造,并通过优化色浆加入和混合系统,提升装置柔性化和连续化生产能力,提高了产品质量。
为全力打造品牌形象,腈纶部协同色浆厂家不断开发新色系品种,目前已形成46个色系,满足了下游客户个性化需求。
3月11日,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25/2026发布会举行,仪征化纤“怡爽”品牌热湿舒适性调控聚酯纤维入选流行趋势榜单。
在中国石化展区,仪征化纤“怡爽”品牌热湿舒适性调控聚酯纤维及终端应用制品,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参观者咨询。
热湿舒适性智能调控纤维被称为“会运动的纤维”,是因为其能够准确的通过环境温度和湿度调控微结构,使织物孔隙及蓬松度发生变化,完成自身温度及湿度的调控,从而收到“越运动、越出汗、越透气”的效果
仪征化纤研究院化纤工艺专家史利梅介绍,热湿舒适性智能调控纤维被称为“会运动的纤维”,是因为其可以依据环境温度和湿度调控微结构,使织物孔隙及蓬松度发生变化,完成自身温度及湿度的调控,从而收到“越运动、越出汗、越透气”的效果。
普通聚酯纤维,俗称“涤纶”,又名“的确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为解决国人穿衣问题作出过历史性贡献。近年来,仪征化纤牢记“为美好生活添彩”的使命任务,组建了“产学研用”攻关团队,进行系列产品和技术攻关。
史利梅工作32年,主要从事涤纶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回忆攻克热湿刺激响应型聚酯纤维及舒适性智能调控织物制备新技术难关的过程,她说:“小试阶段需要将不同结构设计的纤维制成织物进行测试,每种织物面料需要108个丝筒进行打样。这么多丝筒只能在实验设备上完成,同时必须保证各项指标完全一致,我带着团队成员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进行把关、一个丝筒一个丝筒进行测试检查。那时候办公桌上堆满了丝筒和袜带。”
在不同热湿环境下,热湿舒适性智能调控纤维的形态会发生改变,从而使织物的孔隙增大,织物的透湿透气能力增强,并进一步满足体感温度。根据环境和温度和人体体表湿度变化,衣服智能调控纤维结构,在出汗时快速吸湿排汗,在不出汗时长久保温,让衣服可以像皮肤一样自由呼吸,使人体长期保持舒适状态。
2024年11月,仪征化纤热湿刺激响应型聚酯纤维及舒适性智能调控织物制造关键技术,获得202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仪征化纤将这款纤维注册为“怡爽”品牌,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通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一个个堵点卡点,与国内多家知名运动服装品牌企业携手,共同开发智能温控T恤等产品,先后亮相中国品牌日等展会。中乔体育发布的“呼吸”飞影背心也采用该纤维制成,进一步验证“怡爽”纤维在高端运动服饰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水洗牵伸机生产的丝束是在抗起球干法聚丙烯腈纤维研发基础上,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的同系列新品。”3月16日,齐鲁石化腈纶厂后纺车间员工元泽军边微调水洗牵伸机工艺参数边介绍。
数年前,腈纶厂在市场调研中发现,抗起球干法聚丙烯腈纤维产品附加值高、市场需求旺盛。腈纶厂拥有国内唯一的干法腈纶生产装置,当时正受市场及成本影响,处于亏损状态,急需转型突围。
该厂将新品研发作为重中之重,在“厂内无小试、中试装置,国内没有生产先例可参考、没有标准可遵循”的情况下,利用原生产线研发试产抗起球干法聚丙烯腈纤维。
研发之初,团队每天召开头脑风暴会,大家热烈讨论原理和流程改进思路;对进口样品比对分析研究,寻找差距;在线试验时,不断摸索调试纺丝、水洗牵伸、干燥等工艺参数,紧盯丝束在叠丝辊、牵伸辊等关键部位的变化。
将客户需求融入抗起球纤维系列新产品研发,形成“需求捕捉、技术研发、工业转化、市场反哺”的闭环创新体系,为持续开发高附加值新品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
通过数十次试验,研发团队整合了上万个试产数据,解构“聚合、前纺、后纺”等多道工序,重构试产工艺,又自主设计、改造原生产线部分设备设施,提升了试产硬件质量。
“0.1%的调控偏差,都会让新品出现断丝、缠辊等情况,影响新品性能和质量。”研发团队负责人孙常山回忆,试产时正值热天,他带领团队在40摄氏度的车间连续鏖战,现场调整新生产线全流程工艺参数,形成动态平衡体系。每完成一次试产、生产线转产常规纤维,大家便分析总结经验,逐步提高了新品性能和稳定性,首次研发出1.67分特细度新品通过权威机构验收,抗起球等级介于3.5~4级,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
“产品推广离不开精准定位与渗透服务。”孙常山说,研发团队以抗起球纤维为原料、适用于弹力衣物的包芯纱作为新品推广的突破口,带着新品和检验报告分赴生产厂家,现场演示新品性能,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首次打开销售渠道。
“高附加值产品的竞争力不再局限于单项技术突破,而是整个价值链的重构。”该厂经理杜球介绍,该厂将客户的真实需求融入抗起球纤维系列新产品研发,形成“需求捕捉、研发技术、工业转化、市场反哺”的闭环创新体系,为持续开发高的附加价值新品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随着产品知名度、质量稳定性和客户口碑越来越好,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
近日,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25/2026发布,齐鲁石化抗起球干法聚丙烯腈纤维成功入围。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如何才能拓销产品、抢抓市场机遇?安庆石化用“扁平纤维系列化生产”给出了答案。今年1月,安庆石化和东华大学合作研发的25D扁平腈纶新品成功下线,截至目前,已实现人造毛皮从底绒、中毛到刚毛的全覆盖,生产的多种规格扁平腈纶满足了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服装舒适性要求的提高,扁平腈纶纤维受到市场青睐,用高档仿人造毛皮取代动物毛皮非常符合当前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的要求。在产品结构调整过程中,安庆石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研发差异化产品,向精细化的扁平腈纶产品要效益。
扁平腈纶纤维由于结构特殊、生产工艺精细、生产条件极为苛刻,技术人员不断优化工艺参数,从投料到产品下线,全程跟踪指导生产,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我们严格控制凝固浴流量及压力参数,精细调整纺丝箱拉出辊的转速,严控纤维成形负拉伸率,保证纤维截面状态,使纤维成形更完美。”腈纶部经理胡满生说,“我们改型喷丝板、减少拉伸,让纤维表面圆润,大幅降低了疵点粉末产生,成功实现了进口替代。”
市场是产品的试金石。只有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才能显示出产品的生命力。为提高扁平腈纶品牌效应与市场份额,安庆石化积极进行产品推介。
扁平腈纶纤维由于结构特殊、生产工艺精细、生产条件极为苛刻,技术人员不断优化工艺参数,从投料到产品下线,全程跟踪指导生产,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你们生产的3.66分特产品很好,我们试纺后很满意,以后3旦订单就选定这个了。”一位客户表态。当时正值合纤单位统一为分特国际单位,旦数乘以1.11变成分特,在与客户交流中,双方习惯性地写成了3.33D,因为分特首字母也是D,交流时为3旦,生产时则按照3.33旦,最终生产出3.66分特的扁平腈纶,送给客户试纺时,客户当成3旦去试纺,效果很不错。
当腈纶部正式生产时发现了问题,赶紧和客户沟通,送去了3.33分特扁平腈纶纤维,但试纺结果不如3.66分特。“客户至上是原则,市场的需求就是生产的方向。”最终,安庆石化生产的3旦扁平腈纶纤维延续了3.66分特扁平纤维工艺。
问: 中国石化是国内合成纤维产品主力供应商之一,在此次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上,中国石化合成纤维产品参展情况如何?
答: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已连续举办21年,是亚洲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纺织专业展。今年展会上,中国石化合成纤维以“为美好生活添彩”为主题,化工销售、上海石化、仪征化纤、安庆石化、齐鲁石化5家企业参展,集中展现三大展区几十件创新产品。
作为国内合成纤维产品主力供应商之一,参加展会有利于扩大中国石化合成纤维产品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国石化的品牌形象,加强与下游企业的互动交流,精准把握下业发展趋势和产品流行趋势,从而使中国石化合成纤维产品在需求挖掘、差别化开发、结构调整等方面得到提升。
问:中国石化合成纤维产品作为纺织中间原料,其品牌建设与终端消费品品牌建设有何区别?
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品牌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内外知名企业都将品牌摆在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工业企业在市场上较量,除了制造高品质产品,还必须打造知名强势品牌,以塑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建立以品牌为基础的与客户的长久合作关系,并最大化地赢得市场占有率和溢价空间。
合成纤维作为下游生产企业原料的工业品,其行业和市场对品牌的理解与传统消费品市场大不相同。典型的同质化工业品营销以专家型理性决策为主。工业品的客户在采购中表现出专业性、目的性、理智性和个性需求强的特点,在采购品牌决策影响因素中,对产品和服务品质的考量、比较价格、核算成本是进行品牌决策的首要和主要因素。
中国石化合成纤维和其他工业品一样,在产品特性、使用价值、采购方式和市场特性上与一般用于消费的终端产品及服务业有根本差别,并因此表现出很难展开品牌营销策划的特点。中国石化合成纤维打造出了具有广泛知名度和良好美誉度的中国纺织化纤行业新名片,展现出强大的行业引领力、市场依赖性和客户忠诚度。
答:中国石化基于化纤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认为终端拉动、技术创新和产销融合是建立工业品品牌的解决方案。
其一,将化学纤维这一工业中间品推向终端和消费者,通过终端市场的拉动扩大对全产业链的品牌影响力。在展会上,仪征化纤推出的“怡爽”品牌热湿舒适性调控聚酯纤维,就是在研发创新型纤维时延伸开发出的新品,打通了从纤维到终端商品的成套技术,在高端运动服饰领域终端市场开拓了广泛的应用领域,凸显了强大的“怡爽”纤维品牌效应。仪征化纤“怡爽”品牌被终端市场誉为“会运动的纤维”,引发了全产业链的品牌认同和美誉。
其二,通过技术创新汇入甚至引领行业潮流,以此建立未来型、趋势性的品牌形象,持续挖掘行业前沿趋势、推广创新技术应用、开发代表未来趋势的创新产品,推动纤维品牌建设。上海石化腈纶纤维部响应国家对化纤产业和下游纺织业的环保要求,研发的“菲贝丝”品牌原液着色腈纶以绿色为基,重塑了纤维从原料端到消费端的价值创造,引领了可持续发展和拉动未来市场需求的品牌解决方案,使上海石化腈纶纤维“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其三,强化产销融合,整合中国石化化工销售公司优质服务品牌、合成纤维生产企业的技术优势和质量水平,锻造“需求捕捉、研发技术、工业转化、市场反哺”的闭环创新体系;承接中国石化“创新引领行业未来 责任创享美好生活”的品牌主张,打造合成纤维事业“高端合成纤维,为美好生活添彩”的品牌形象。安庆石化研发的可制作高档仿人造毛皮的扁平腈纶纤维、齐鲁石化研发的抗起球干法聚丙烯腈纤维,因附加值高深受参观者青睐,成为展会明星产品,提升了中国石化合成纤维的品牌形象。
未来,中国石化合成纤维产品将直达终端、紧系民生,持续推出绿色转型与科学技术创新成果,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多功能纺织品的需求。同时,持续创新工业品品牌建设策略,以中国石化品牌拓展合成纤维的应用边界,引领行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上一篇: 万向钱潮:公司在机器人范畴的产品尚处于开发验证阶段
下一篇: 光刻胶国产替代概念股盘点